分享缩略图

桃红视频798经典港剧重温怀旧时光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桃红视频798经典港剧重温怀旧时光大更趋多元

2025-11-07 03:16:56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合肥11月6日电题:中国人工智能团队加速壮大更趋多元

新华社记者汪海月、吕岩昊

测量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并提供分析建议、随时监测跌倒等异常情况并及时联系家属、提供个性化的互动问答和生活提醒……正在安徽合肥举办的第八届世界声博会上,一款名为“小丽”的长者陪伴机器人勾勒出未来“智慧养老”新范式。

这款机器人由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开发者团队研发,目前已在中国几十家养老机构试点,并在持续升级,以实现未来走入更多普通家庭的愿景。

这是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上展出的长者陪伴机器人(右)(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汪海月 摄

“基于中国日益完善的开发者生态和开放共享的技术平台,开发者可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聚焦各行各业,进行智能应用和产品的开发落地。”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洪泽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经测算,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AI)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

作为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与创新的核心群体,中国开发者团队正加速壮大,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记者在本次大会上获悉,由科大讯飞创立的讯飞开放平台为开发者们提供了大模型、语音合成与识别等服务,截至10月31日,该平台已开放872项AI产品与能力,聚集超960万开发者团队,其中大模型直接相关的开发者团队数量超过190万。

机器人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上进行足球比赛(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汪海月 摄

“目前开放平台上开发者团队一年新增200万左右,讯飞开放平台从2010年诞生到2021年首次突破200万用了11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说,千千万万的开发者通过二次创新,开发出更多AI产品,助力AI应用渗透进生活各个角落。

在开发者的画像上,这一群体正从“精英、专业、集中”向“普及、多元、下沉”转型,扩展到更广泛的大众及学生群体,女性占比明显提升,非程序员群体也在同步扩大。

知乎与魔搭社区今年联合发布的《AI时代开发者生态白皮书》显示,28至32岁的开发者是中坚力量,占比达到28%,33至37岁的开发者占比22%,23至27岁的年轻开发者占比20%。

白皮书指出,这说明引领AI时代的开发者群体经验与活力并存——他们既有年轻开发者带来的创新锐气,也依赖资深从业者深厚的工程直觉和系统性思维来驾驭AI的复杂性。

分析认为,展望未来,AI开发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演化为更加普惠、智能和个性化的新范式。

广东工业大学的研一学生苏向标是投入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浪潮中的年轻开发者中的一员。今年8月底,本科学习人工智能专业的苏向标和队友耗时数月开发出一款游戏的智能翻译插件,在实时翻译海外游戏字幕的同时,根据玩家的英文水平生成专属单词和语法学习笔记,自动生成题库,帮助玩家边玩边学。“除了学校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平时我也会在人工智能的开源社区学习技术,这里聚集着全国各大高校的人工智能爱好者,大家会自己编写教程并分享交流。”苏向标说。

观众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上体验一款多语种AI透明屏(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汪海月 摄

中国多地正围绕人工智能加快学科和专业布局。安徽有40多所本科高校设置500多个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业点,北京有38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广东提出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学院等大平台,汇聚政产学研优质资源……越来越多创新举措助力人工智能人才“蓄水池”不断扩容。

多元群体的加入也在增强人工智能的普惠性。曹军是一名视障人士,2018年开始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屏幕“开口说话”,帮助视障人士更方便地操作手机和电脑。

“我们研发的读屏软件,能够让视障伙伴借助语音朗读来读取电脑和手机的所有信息,比如拍下一张照片,手机就能自动解读并播报照片内容。”曹军说,目前其团队开发的视障软件已累计服务超40万视障用户。

如今,曹军创办的科技公司有40多名员工,其中约七成是视障人士,既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也能更深刻精准地理解视障用户的需求。

“人工智能为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带来了一双科技的眼睛,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拓宽生活工作的边界和可能性,这正是科技向善的体现。”曹军说。

【责任编辑:许珂】
返回顶部
Sitemap